
比如耳朵向後貼緊頭部、身體僵硬、尾巴夾在兩腿之間、發出低吼或嗚咽聲等,這些都是它們在說“我感到不舒服,請不要靠近我”。
《與寵物相處,需讀懂它們的“語言”》
2025 Feb 11 泡知識

最近,某店家發生了一起令人深思的事件。
店內養了一隻哈士奇,一位客人在與它互動時,由於未能讀懂哈士奇發出的不安信號,執意要與它臉貼臉拍照,結果被哈士奇咬了一口,導致臉部受傷。 這一事件雖未造成嚴重後果,但却為我們敲響了警鐘,提醒人們在與寵物相處時,必須學會讀懂它們的“語言”,尊重它們的感受。
這起事件也反映出許多人對動物行為的認知不足。
許多寵物,尤其是像哈士奇這類性格活潑但有時情緒敏感的犬種,會通過肢體語言、表情或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然而,若人類未能正確解讀這些信號,可能會導致誤會甚至危險的情況發生。
狗子通常喜歡與人互動,但也有自己的情緒和界限。當它們感到不安、害怕或被過度打擾時,會通過一些細微的信號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比如耳朵向後貼緊頭部、身體僵硬、尾巴夾在兩腿之間、發出低吼或嗚咽聲等,這些都是它們在說“我感到不舒服,請不要靠近我”。 然而,許多人在與寵物相處時,往往忽視了這些信號,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逗弄它們,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。
在上述事件中,那位客人可能只是出於對哈士奇的喜愛,想要與它親密接觸,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讓哈士奇感到不安。
當哈士奇發出不安的信號時,她沒有及時停止自己的行為,而是繼續靠近,最終被哈士奇咬傷。這並非哈士奇的過錯,而是人類沒有讀懂它的“語言”所導致的。 與寵物相處,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它們的情緒,尊重它們的感受和界限。 在與寵物互動時,我們應該先觀察它們的狀態,看看它們是否願意與我們親近。如果它們表現出不安或害怕的情緒,我們應該及時停止自己的行為,給它們一些空間,讓它們感到安全。 寵物友善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摸,而是保持彼此尊重的距離。
